离合器片后处理与质检环节的具体要求涵盖精密加工、清洁处理、标识追溯以及多维度严格检验,以下为详细说明:
一、精密加工要求
厚度控制
热处理后的离合器片需通过磨床加工至规定厚度,误差范围通常控制在±0.05mm以内,确保与飞轮、压盘等部件的配合间隙符合设计标准。
加工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厚度变化,避免因磨削量过大导致结构强度下降。
孔眼精度
若设计要求铆钉孔眼,钻孔工序需保证孔径、孔距和位置精度。例如,孔径误差需≤0.1mm,孔距误差≤0.2mm,以确保铆接后离合器片与从动盘的连接稳定性。
对于不钻孔的离合器片,需检查边缘毛刺,避免安装时划伤其他部件。
二、清洁处理要求
除尘工艺
采用压缩空气吹扫、真空吸尘或超声波清洗等方式,彻底去除离合器片表面的金属碎屑、胶渣等杂质。
清洁度需达到行业标准(如ISO 16232),确保表面无可见颗粒物,防止杂质影响摩擦性能或导致异响。
防锈处理
对金属部件进行防锈涂层处理(如喷涂防锈油或电泳涂装),尤其针对非摩擦面,以延长存储周期。
防锈层需均匀覆盖,且不影响后续装配工艺。
三、标识追溯要求
打标内容
通过激光打标、冲压或喷码等方式,在离合器片非摩擦面标注产品型号、生产批次、制造商标识等信息。
标识需清晰耐久,经受住运输、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摩擦、腐蚀等考验。
追溯管理
建立产品档案,将打标信息与生产记录、质检报告关联,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程追溯。
便于售后问题排查和质量改进分析。
四、严格检验要求
目视检查
检查离合器片表面是否存在裂纹、起泡、分层等缺陷,摩擦面需均匀无划痕。
边缘倒角需光滑,避免安装时损伤密封件。
尺寸测量
使用卡尺、千分尺等工具测量外径、内径、厚度等关键尺寸,确保符合设计图纸要求。
动态平衡检测(如适用)需保证离合器片在高速旋转时的振动值在允许范围内。
性能测试
摩擦系数测试:通过台架试验机模拟实际工况,测量离合器片在不同温度、压力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,需满足设计范围(如0.3~0.5)。
耐磨性测试:通过磨损试验机评估离合器片的耐磨寿命,通常以磨损量或摩擦面厚度变化为指标。
热衰退测试:在高温环境下(如300℃以上)持续运行,检测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变化,确保热稳定性。
包装与存储
质检合格的离合器片需采用防潮、防撞包装(如塑料袋+纸箱),避免运输过程中损坏。
存储环境需干燥、通风,温度控制在-10℃~40℃,相对湿度≤70%,防止材料老化。